獐子島傳說之鷹嘴石
鷹嘴石坐落在獐子島東南部的懸崖峭壁上,昂首伸出一塊象雄鷹似的巨石。它頭朝南,尾朝北,世世代代昂著頭,人們管它叫鷹嘴石。它是獐子島最具代表性的礁石,也是當地漁民最信奉的神石。
相傳,從前南方有個屯里住著一個張姓的獵人,守著老母親過日子。一天,進山打獵,射中了一只老鷹的翅膀,抓回家后叫母親扒皮做菜下酒。母親把老鷹拿到廚房,剛要開刀,只見老鷹眼中流著淚,不住地向她點頭。母親一看,心就軟了,用香灰敷在老鷹的傷口上,用布條給它包好,好水好食地喂著,就像侍弄自己孩子那么上心。
這樣一天天過去了,老鷹的傷口也漸漸地好了。它在張家待熟了,也不飛走,天天和獵人一道進山打獵。這老鷹的本事很出奇,只要它看見獵物,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下跑的,都別想逃過它那鋒利的爪子。張家時來運轉,打的野物吃不了,就拿到集上去賣,日子漸漸過好了。后來,獵人蓋了新房,買了地,又娶了媳婦,還雇了伙計,當上掌柜,再也不去打獵了。
老鷹幫助張家發了財,消息很快傳開了。很多人愿出大價錢買下這只老鷹。于是張家以一千兩銀子的高價,賣給了一個姓李的財主。老鷹一氣之下就飛走了。它飛呀飛,一直朝北飛,沿著東洋大海飛了七七四十九天,低頭往下一看,大海中間有座孤零零的小島,島上白云繚繞,古樹參天,香氣撲鼻,順著香味看下去,是一片桃林。樹上的桃子膀挨膀歪著嘴兒笑。老鷹落到樹上,瞅準了一個桃子,一口吃下肚里,噎得它渾身一抖,只聽骨節嘎巴嘎巴響,身量越長越大,越長越高,轉眼之間,變成一只九丈高的神鷹,兩個翅膀一扇忽,卷起了一陣狂風,把島上的樹木花草刮得東倒西歪。風聲驚動了住在神仙洞里的八位仙人,道長呂洞賓出去朝天一看,見一只大鳥遮天蓋地朝北飛去,不覺大喊:“不好了,這畜牲偷吃了仙桃,已成了氣候,現在不除,將來必是一害!”說完,手持陰陽寶劍,駕起五彩祥云,朝北追去。
老鷹飛呀飛,轉眼又來到了一個小島。只見島子東南面的海水里五光十色,金波閃閃。它張開巨嘴,朝著閃光的地方俯沖下去。正在這時,空中劃過一道閃電,接著就是“啪”的一聲巨響,老鷹昏昏沉沉落到了海邊。
原來,呂洞賓追到這里見老鷹正要去啄東海龍王的鮑魚仙子,就口念真言,把左手一伸,打出一個掌手雷,把老鷹擊落了。
呂洞賓落下云頭,舉起陰陽劍剛要砍去,就聽老鷹口吐人言:“求仙人饒命!”呂洞賓收起寶劍說:“可留你一條性命,不過你得永世守在這里,保護這一方生靈。”說完用手一指,老鷹化作一尊巨石,再也飛不起來了。
第二天,當地漁民出海打魚,見海邊立著一只石鷹,高昂巨首張著大嘴,頭朝南尾朝北,威武雄健,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“鷹嘴石”。
從那以后,這個海島就一天一天地富起來了。
再說
山南的張家自賣了老鷹,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了。有一天,請了風水先生來家,往水缸里一看,不覺大叫一聲:“找到了!”只見水影里模模糊糊有一只老鷹。風水先生說:“掌柜的,你看它張著嘴,頭朝南,尾朝北,吃山南拉海北,你家的日子就敗在它身上。”叫張掌柜立刻派人北上看個究竟。
張家差兩個伙計駕船來到了北方,轉遍了長山群島,最后在獐子島東南海頭發現了這只石鷹。他倆趁著月黑頭,爬上去想把鷹嘴給打掉,不讓它“吃南拉北”。剛爬到老鷹脖子上,就覺得老鷹身子一抖擻,一個伙計失手掉到海里摔死了。另一個跳上小船逃回山南,述說事情的經過。風水先生聽了,叫張掌柜備下一條大沙船,裝上土炮,帶上十幾條漢子,連夜起航開到獐子島,支起土炮,對準石鷹的嘴巴“轟轟”開了兩炮,把鷹嘴打了下來。
又過了一年,張家的日子沒見好,仍一天天敗落下去。一打聽才知道,原來石鷹的下巴頦,沒過三天又長上了。張掌柜決定再去一趟。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,大沙船又偷偷地靠近了獐子島。“轟、轟、轟”開了三炮,石鷹的下巴又給打掉了。怕它再長上,張掌柜下令把石鷹的下巴裝到船上載回山南;镉媯兲鹗椀南掳皖W剛剛裝到船上,就聽北山頭響起螺號聲,緊接著,又響起火炮,擊中了大沙船,頓時,船上火光沖天,船上的人,鬼哭狼嚎沒處躲,死挺挺地隨著大船沉了底。張掌柜死死地抱著石鷹的下巴頦,身上的污血把石頭全給染紅了。打那以后,石鷹的下巴頦再也沒長上。有人說,那是因為沾上血腥氣的緣故。直到如今,那段下巴頦仍然沉在海邊的亂石叢中,日朗天晴的日子,從平靜的水面上,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。
自從有了神鷹,獐子島成了長山群島的風水寶地。島上魚貝資源豐富,人們生活越過越紅火。
——獐子島傳說之鷹嘴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