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連“鮮”界,此物爺爺不親奶奶不愛,
味道卻不輸鮑魚
大連海島旅游網原創
“假鮑魚”,聽其名字,也能感覺出多少此物在“鮮”界多多少少的與鮑魚有一定的瓜葛。
“假鮑魚”,學名叫水泡蛾螺,藏匿深海,與鮑魚的屬性有些相同,因此在民間被戲稱為“假鮑魚”。
“假鮑魚”也就是在近十年左右時間,逐漸走向市場,被尊為海鮮,并開始堂堂正正的走向餐桌。過去,真就是扔在路上都沒有人撿三流貨色。
“假鮑魚”為啥在過去那么不受待見呢?總結起來有三點!
1:不好養
所謂不好養,就是它的保鮮時間比較短,離開水以后,幾個小時就死亡,所以大家在市場上看到的“假鮑魚”,都是死的居多,這對于海鮮而言,鮮活是最基本的考量指標,所以自然就沒了身價。
2:長得丑
貝殼類的海鮮,很多海鮮吃完肉后,剩下的貝殼多少還有些用處,比如說大一些的扇貝殼,波羅殼,海螺都被作為了擺飾,或加工成工藝品,鮑魚殼則是上等的藥材。但“假鮑魚”的殼要型沒型,要樣沒樣,丑的一無是處,比蝸牛都衰,還很脆弱,啥也做不了,最后的歸宿就是當做垃圾處理掉。
3:像丐幫
乞丐,則是臟的代名詞。長得丑,顏值差也就罷了,“假鮑魚”渾身上下都流淌著“大鼻涕”!其實那是它的粘液,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性,讓人在視覺和感覺上就沒了食欲。更過分的是,它不像是的別的海鮮,從海里撈出來后,簡簡單單的沖洗干凈就能扔到鍋里;“假鮑魚”身上的粘液在加工清洗的過程中很費勁,再加上對它的反感,也是不待見的重要原因。
但是,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,這些年“假鮑魚”也趕上了好時候,注重內涵的時代,因為其鮮美的味道逐漸走入“吃貨”的視野中。
“假鮑魚”生活在深海之中的礁石上以及砂石底的海床上,通常是在用拖網,或是籠具捕獲海螺扇貝時,順便給打撈上來的,潛水員是很少去主動撿拾它。所以產量一直都不是很大,到現在也不能像其他海鮮那樣能夠大量上市。
“假鮑魚”絕對算是海鮮界的隱士,其味道鮮美不說,肉質肥嫩,久煮不老,品質僅僅略遜色于鮑魚。
“假鮑魚”的美食吃法:
通常做法相對單一,不能像是其他海鮮那樣,可水煮,可清蒸!它只能是醬爆,辣炒,或是涼拌,味道也是能甩其他海鮮一兩條街。
醬爆假鮑魚:http://gpd.0411hd.com/haixianmeishi/14077792.html
那些年,“假鮑魚”其實也是忍辱負重的受盡了委屈,本來是不折不扣的海鮮,愣是落魄成了“爺爺不親,奶奶不愛”。好在當前中國“吃貨”大軍的崛起,讓這它在“鮮”界總算是有了一席之地,并且也開始進行了深加工,做成了開袋即食的成品。
圖片來源:(劉巖 慕雪梅)
在大連“鮮”界,此物爺爺不親奶奶不愛,味道卻不輸鮑魚